可以尝试物理方法缓解。用温热的湿毛巾轻轻敷在孩子的鼻根部,这样做能使鼻黏膜遇热扩张,有助于改善鼻腔通气状况,就像给堵塞的通道进行一次“热敷按摩”。也可以给孩子适当多喂一些温水,保持身体水分充足,对减轻鼻腔分泌物黏稠度有好处,例如可以每隔半小时左右让孩子喝几口温水。还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滴鼻,它能湿润鼻腔,稀释分泌物,利于排出,操作时要非常小心,确保滴鼻过程安全。
调整室内环境很关键。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是重要的一点,可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,将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,一般 40% - 60%较为合适,如同给孩子的呼吸道营造一个舒适的“小气候”。同时要注意室内温度适宜且稳定,避免忽冷忽热刺激孩子鼻腔,一般来说,温度保持在 22 - 25 摄氏度比较理想。另外,定期开窗通风换气,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和过敏原对孩子鼻腔的影响,比如可以在每天上午和下午各通风 20 - 30 分钟。
清理鼻腔分泌物也必不可少。如果孩子的鼻塞是由于鼻腔内有较多干痂等分泌物,可以使用吸鼻器谨慎地清理,但使用时要动作轻柔,避免损伤孩子娇嫩的鼻黏膜,就像呵护娇嫩的花朵一样仔细。对于年龄稍大一些能配合的孩子,可以引导他们学习正确擤鼻涕的方法,即先压迫一侧鼻翼,稍用力擤出另一侧鼻腔的分泌物,再换另一侧重复,防止将分泌物擤入咽鼓管引发其他问题。
若孩子鼻塞情况严重或持续不见好转,应及时就医。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如感冒、鼻炎、腺样体肥大等病因。如果是普通感冒引起的鼻塞,可能会开一些针对症状的药物;要是鼻炎,也许会进行相应的炎症治疗;若是腺样体肥大等问题,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采取手术等特殊治疗方法。
当孩子出现鼻子不通气、鼻塞的情况时,家长可以先尝试物理方法和调整室内环境等措施来缓解,若情况没有改善则要及时带孩子看医生,以便准确判断病因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。